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9:02:59  浏览:92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赣市府办发〔2008〕91号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



章贡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赣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试行)》已经2008年10月15日市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十月二十日




赣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试行)



为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式改革,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根据《行政许可法》,涉及工程建设项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纵深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创建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和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决定的精神,特制定赣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法。

一、并联审批含义

并联审批是指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行政部门审批,按关联性设置为若干个审批阶段,对同一阶段行政许可实行由该阶段主办部门统一受理,各相关部门同步审批或联合会审,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二、并联审批范围

凡市级审批权限内的赣州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以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中涉及多部门审批环节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施工许可为并联审批试点,按本办法实行并联审批。

三、并联审批程序

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按照“主办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核,限时办结”的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主办受理

建设项目申请人直接向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主办部门提出申请,初步审查建设项目申请事项,对项目程序性符合条件的进行受理登记,向申请单位发放受理单,其它相关部门不再受理。

(二)抄告相关

主办部门根据申请项目,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所涉及相关部门,发送联审抄告,并将抄告单送牵头部门备案。同时申请单位协同将有关审批资料送达相关部门。

(三)同步审核

相关部门收到抄告单后,对申请项目及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按有关规定作出具体明确的审批意见。如审批事项需报省级及省级以上部门审批的,则由相关部门在规定期限内上报,并将报批情况和报批所需时间抄告牵头部门;如审批事项属下属职能部门审批的,则应内部移交按时办结;如需要实地联合踏勘或联合会审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统一安排和主持,各相关部门根据联合踏勘情况或联合会审的意见,按各自职责进行审批。

(四)限时办结

相关部门应从抄告之日起,在规定的承诺时限内办结审批或报批工作,无论同意与否,均应在抄告单回执上签署明确具体的审批意见,通知申请人,并将相关批件送至主办部门。如建设项目实质性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审批部门应提出详细整改要求,申请人按时作出整改后,可进入二次申请程序。对需要补正材料的建设项目,应出具补正通知单给项目申请单位,并抄告牵头部门。无正当理由逾期的,牵头部门和主办部门会商后报市效能办审查签署意见,视作同意。牵头部门在汇总联办部门回执意见,主办部门审查相关部门审批意见无误后,在规定工作日内出具联审决定,并将各相关联审批件统一发放给申请单位。

主办部门对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总程序及涉及本部门审批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负有对建设项目申请人实行一次性告知的责任,相关联审部门对涉及本部门审批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负有对建设项目申请人实行一次性告知的责任。

建设项目在前期工作中因情况变化,需要进行较大调整,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申请审批。

四、并联审批形式

(一)建设项目为一般项目,以抄告单并联审批方式审批。相关部门受理抄告单后,及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送交主办部门,主办部门查验相关审核意见无误后,做出并联审批决定。

(二)重大或特殊项目,以联审会议的形式进行联合审批。牵头部门召集并联审批,主办部门主持安排联合踏勘和联审会议,汇总联审纪要,市效能办监督协调,各相关部门按联审事项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并将审核意见送交主办部门,主办部门查验相关审核意见无误后,做出并联审批决定。

五、并联审批相关部门职责

(一)牵头部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并联审批工作制度;牵头召集并联审批会议,提供联审会议场所、现场服务工作;对并联审批事项的督办、协调和管理、备案。

(二)主办部门:市规划建设局。负责制作该阶段的审批事项和并联审批流程时限表,组织相关部门联合现场踏勘、主持联审会议;负责并联审批的受理、抄告、咨询、汇总;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并做好建设项目联审纪要工作。

(三)相关联审部门职责。负责配合主办部门做好并联审批事项的咨询、办理、回复、反馈工作;参加联合踏勘、联审会议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审批事项的职能工作,按联审会议决定的审查事项和时限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并送达有关许可到业务主办部门。

(四)市效能办职责。负责并联审批效能制度建设,对各相关部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进行监督,对违反并联审批制度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六、并联审批具体工作流程

按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要求,并联审批阶段由牵头部门负责,主办部门对前置条件进行核查,符合并联审批前置条件的,进行受理并联审批,对并联审批相关部门的审批结论是否完备进行核查,并统一将相关部门填制的行政许可发送给申请人。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并联审批

牵头部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办部门市规划建设局,相关部门市消防、人防、环保、园林等部门。法律、法规和规章涉及的其它有关部门由主办部门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确定。

并联审批时限:总时限12个工作日

并联审批流程:

1、受理、抄告。市规划建设局对项目材料初审符合条件的受理,并在1个工作日内协同申请单位将并联审批抄告及有关资料传递给相关部门。市规划建设局确定需统一组织并联联审会议的,告知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在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召集各相关部门进行联审。

2、同步审批。市消防、人防、环保、园林等部门在收到市规划建设局抄告并联审批后,及时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照相关材料进行部门内部审查,在收到抄告单后第7个工作日以内出具审核证件,告知申请单位,同时将联审已填制的相关证件或部门审核意见返回主办部门,由主办部门统一发放,并将并联审批单回执返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相关联审部门经审查,发现项目材料、文件图纸与国家有关法律、专业技术规范要求不符的,相关部门应在收到并联抄告后第5个工作日以内,书面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详细整改意见,并抄告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申请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按相关部门整改意见补正后,并在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销号备案,进入二次并联审批。否则,主办部门做出对该建设项目予以停止并联审批决定。

相关联审部门经审查,对建设项目需要补正材料的,应在收到并联抄告后第3个工作日以内,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抄告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申请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材料补齐并交相关部门,并在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销号备案,方可进入二次并联审批。否则,主办部门按建设项目材料不齐全退回建设单位,停止并联审批。

3、审核、发证。市规划建设局在接收到各相关联审部门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意见抄告,同时查验各相关联审部门审批意见无误后,在并联审批受理12个工作日以内出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将各相关部门已填制许可统一发放给申请单位,并抄告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并联审批

牵头部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办部门市规划建设局,相关部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

并联审批时限:总时限10个工作日

并联审批流程:

1、受理、抄告。市规划建设局对项目材料初审符合条件的受理,并在1个工作日内协同申请单位将并联审批抄告及有关资料传递给各相关部门。市规划建设局确定需统一组织并联联审会议的,应在并联审批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召集各相关部门联审。

2、同步审批。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站在接到市规划建设局并联审批抄告后,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申报资料审查,并对现场施工安全条件进行核查,在收到并联抄告后第6个工作日以内出具相关意见,告知申请人,并向市规划建设局抄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审核意见,并返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并联单回执。如相关部门经审查,对建设项目材料不符合条件的,应在收到抄告后第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抄告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申请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材料补齐并交相关部门,并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销号备案,方可进入二次并联审批。否则,主办部门按建设项目材料不齐全退回建设单位,停止并联审批。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接到市规划建设局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并联审批抄告后,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防止拖欠民工工资保障金缴交情况及民工工资代理制度进行审查,在受理并联审批抄告后第3个工作日以内出具相关意见,告知申请人,并向市规划建设局返回审核意见,返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联审抄告单回执。

3、审核、发证。市规划建设局在接到各相关部门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意见,同时查验各相关部门审核意见无误后,在并联审批受理后第10个工作日内出具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将各相关部门已填制许可统一发放给申请单位,并抄告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七、并联审批责任制

(一)联合办公制。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牵头建立并联审批办公机制,创建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建设项目报建效率,市财政给予专项经费保障。

(二)分工负责制。为确保并联审批正常运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并联审批要求,各司其职,明确经办人、审核人,保证并联审批有序实施。

(三)并联联审会议制。建设项目确需并联审批联审会议的,会议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联审会议室举行,各相关部门必须参与联审会议,且要求有相关部门的经办人、审核人参与,联审会议出具明确的审核意见。

(四)政务公开制。凡涉及并联审批的项目,均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确定相应的并联审批前置条件、办事依据、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并印制办事指南。

(五)服务承诺制。相关部门必须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与建设项目申请人沟通,解答有关问题,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落实各项服务承诺,严格按照承诺时限办结部门职责内审批事项。

(六)协调运行制。各相关部门之间要保持经常联系,重大事项应事先通报协调。各相关联审部门必须按要求参加联审会议、现场踏勘,不得缺席,否则视作同意。是否需召开联审会议、联合现场踏勘,由主办部门在发并联审批通知时,同时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各相关部门在收到并联审批通知后,主办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前一天做好相关安排。

(七)并联联审缺席、超时办理处理制。牵头部门召集建设项目联审会议,相关联审部门无正当理由,不得缺席,否则视为同意联审会议纪要;超过办理时限,又不及时将存在问题抄告牵头部门或无正当理由延期的,经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和市规划建设局会商后报市效能办审查签署意见,视为联审同意,主办部门按规定时限对申请人作出本阶段行政许可。相关联审部门承担因漏审带来的法律责任。

(八)责任追究制。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根据各联审部门向社会承诺的内容,对联审事项的办理进行跟踪督办和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违反并联审批办法规定的审批部门及其行政审批人员,由市效能办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部门并联审批责任追究与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挂钩。

八、并联审批操作流程图。(详见附图)

九、本办法由市城市规划建设局负责解释,自2008年11月1日起试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开展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行动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开展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行动的通知

工商明电[2004]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几年来,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把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今年以来,传销和变相传销有所抬头,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有的地区出现在校学生聚集参与传销活动的新情况;有的不法组织打着种种旗号,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有的非重点地区也出现了传销人员聚集进行不法活动的情况。近日,对广东茂名、湖北武汉、江苏无锡及重庆等地出现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明确指示:对传销和变相传销“一经发现,立即取缔”。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自通知发出之日起至6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行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不断巩固打击成果。
  二、重点内容
  专项行动的重点是: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传销工作,查禁各类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大要案件,坚决防止大规模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反弹。以取缔聚集窝点为重点,严厉打击以“拉人头”为主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欺诈活动;禁止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严肃查处国内企业以及境外传销企业入境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动;严格依法惩处转型企业传销和违规培训活动。
  三、重点地区和对象
  专项行动的重点地区是: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吉林、辽宁、山东、山西、江苏、四川、重庆、北京。其他地区也要同时部署,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打击行动。
  在行动中,对“武汉新田”、“深圳文斌”、“王牌88”、“美国远程教育”、“美国互联网基金”等一批传销和变相传销组织的违法活动,一经发现,坚决予以取缔。
  四、工作措施
  (一)坚持露头就打,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各地要从落实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入手,强化日常监管和完善市场巡查制度,健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逐步建立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行政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外来人口集中地区等案件易发、多发地区的监控,把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决不让其形成气候。
  (二)突出重点,狠抓大要案件查处。对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反映较为突出的地区进行全面清查;对跨地域的传销活动,组织统一查处行动;对社会影响大、涉案地区广、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经济秩序的传销和变相传销大要案件和传销组织,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联手进行查处;严惩传销和变相传销组织者,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动的企业坚决取缔。
  (三)强化对转型企业的监管力度。全面掌握转型企业在辖区内的经营情况,完善各项监管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整顿规范转型企业。对违反规定从事传销、违规培训、跨区经营等违法活动的依法予以查处,抓住典型案例予以曝光,督促转型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
  (四)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社会监督。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规定,公开揭露传销和变相传销的危害性、欺骗性,曝光典型案件,提高广大群众的识别能力和自觉抵制能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有针对性的做好大中专在校学生、青少年、妇女、农民、下岗人员等群体的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形成全社会携手抵制、共同打击的良好态势。
  专项行动期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派出工作组对重点地区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要将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于4月15日前、专项打击行动的工作情况于7月10日前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二00四年四月五日


上海市住宅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口安置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住宅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口安置办法
上海市政府



第一条 为了加快本市住宅建设,妥善安置用于住宅建设的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农业人口,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因住宅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以下简称征地)中的农业人口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劳动局是本市征地农业人口安置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区、县人民政府应配合做好辖区内征地农业人口的安置工作。
第四条 被征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提供需安置的征地农业人口的总数、姓名、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男女比例等情况,配合做好征地安置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条 住宅建设征地指标由市建委统一分配并下达到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征地可统一进行,也可由各单位分头进行。
第六条 按照“谁用地,谁负责安置”的原则,征地农业人口的安置由征地单位负责;几个单位同时征用同一片住宅用地时,由其中一个单位负责牵头,安置费用由各用地单位分摊承担。
第七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下发后,征地单位可向公安机关申请在征地范围内控制户口迁入。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局会同市公安局制定。
第八条 区、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核发建设用地许可证后,征地单位应与被征地单位协商征地农业人口的安置工作。
第九条 需安置的征地农业人口必须是征用土地范围内具有常住户籍的十六周岁以上的农民;户口不在被征地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口不予安置。
需安置的征地农业人口,按被征用的耕地面积(包括自留地、果园、精养鱼塘等,下同)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单位符合征地安置条件的农业人口每人平均占有的实有耕地面积计算。
需安置的征地农业人口分为:
(一)男性十六周岁至五十五周岁、女性十六周岁至四十五周岁具有从事正常生产劳动能力的劳动力(以下简称征地劳动力)。
(二)男性超过五十五周岁、女性超过四十五周岁的养老人员(以下简称征地养老人员)。
第十条 征地劳动力安置可采取下列方式:
(一)由征地单位吸收安置;
(二)由征地单位委托区、县、乡(镇)、村办各类经济实体接受安置,其中已在乡(镇)、村办企业或乡(镇)、村办企业与其他企业举办的联营企业工作的征地劳动力,由所在企业作为农方职工接受安置;
(三)由征地单位委托其他单位接受安置,其中已在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征地劳动力,由所在单位接受安置;
(四)由征地单位委托劳动服务机构培训并予安置;
(五)征地劳动力自谋出路。
第十一条 征地单位按下列标准支付征地劳动力安置补助费:
(一)按本办法第十条第(二)项方式安置的,由征地单位按每名三万元向接受安置单位支付安置补助费,并向征地劳动力本人支付安置补助费一万元。
(二)按本办法第十条第(三)项方式安置的,由征地单位按每名三万元向接受安置单位支付安置补助费;或者由征地单位按每名一万元向接受安置单位支付安置补助费,并允许接受安置单位在征地单位的建房指标中参建,每安置一名征地劳动力可参建建筑面积一百二十平方米。
(三)按本办法第十条第(四)项方式安置的,安置补助费由委托与受托双方协商。
(四)按本办法第十条第(五)项方式安置的三十五周岁以下男性、二十五周岁以下女性,由征地单位向征地劳动力本人支付安置补助费一万五千元;超过上述年龄的,应另行增发安置补助费,具体标准为每超过一周岁增发一千元,但增发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超过一万五千元。
上述安置补助费标准的调整,由市劳动局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 按本办法第十条第(二)项方式安置在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征地劳动力,应将征地单位发给其本人的安置补助费,作为个人股金投入企业,参加年终分红;安置在尚未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征地劳动力,征地单位发给其本人的安置补助费,由企业暂存金融机构(利息由存款方
式、期限决定),待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后,存款本息一并转为个人股金,参加年终分红。
征地劳动力离开企业时,按前款规定投入企业的个人股金或者由企业代存于金融机构的存款本息,归还征地劳动力本人。
第十三条 征地单位应当为安置在区、县、乡(镇)、村办企业的征地劳动力办理一定年限的待业保险,费用由征地单位承担。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局制定。
第十四条 对暂时难以安置的征地劳动力,由征地单位发给生活费过渡,直到安置为止。
对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安置的,在十二个月内由征地单位发给基本生活费;超过十二个月仍不服从安置的,征地单位不再安置,退回户口所在地区视为城镇待业人员。其安置补助费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项标准提取,暂存劳动部门。
第十五条 征地单位应与征地劳动力本人、接受安置单位签订征地劳动力安置协议;征地劳动力安置协议应报市或区、县劳动部门备案。征地劳动力安置协议生效后,征地单位即应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十六条 自谋出路的征地劳动力的安置手续为:
(一)本人具有生产劳动能力,并自愿提出书面申请;
(二)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给其出具自谋出路证明书;
(三)征地单位与征地劳动力本人签订征地劳动力安置协议,并经公证机关公证,有关费用由征地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三款第(二)项规定者,应予养老。
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年满五十周岁的男性征地劳动力和年满四十周岁的女性征地劳动力,可提前养老。
经市劳动局指定的市级医院确诊,患有严重疾病、伤残或低能等无法坚持正常生产劳动的征地劳动力,应当提前养老。
第十八条 征地单位应与征地养老人员签订养老安置协议。
第十九条 养老安置协议签订后,征地单位即应向养老机构缴纳养老费;养老安置协议生效后的次月起,征地养老人员即可领取养老金。
征地单位缴纳的养老费、征地养老人员领取的养老金均包括生活费、医疗费;养老费、养老金的标准由市劳动局另定。
第二十条 养老费的缴费年限为男性十五年、女性二十年,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三款规定提前养老者,其养老费的缴费年限还应加上提前养老年限。提前养老阶段的养老金、养老费的标准,可适当提高,具体标准由市劳动局另定。
第二十一条 对已生效的征地劳动力安置协议或养老安置协议,任何一方不得任意变更。
第二十二条 劳动部门可按征地农业人口安置总费用的百分之一点四收取征地农业人口安置管理费,主要用于征地农业人口安置的办公、业务培训、宣传教育、设备购置及其他必需的支出。
劳动部门可按征地农业人口安置总费用的百分之一点四收取不可预见费,专项用于补充征地农业人口安置中因预计不到的情况而发生的安置费用的不足。
第二十三条 撤销建制的被征地单位的集体所有财产(含公积金、土地补偿费等),应当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同级土地管理部门、劳动管理部门、审计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代表成立清理小组进行清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挪用和私分。
上述财产必须用于征地劳动力和征地养老人员的安置。集体财产具体处理方案,由清理小组提出,村民委员会通过。
第二十四条 撤销建制的被征地单位农业人口的户口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局与市公安局另行规定。
第二十五条 征地单位按本办法支付的征地劳动力安置费用和养老安置费用,可计入征地成本。
第二十六条 征地单位或接受安置单位不依照本办法履行安置义务的,由市或区、县劳动局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提请其上级主管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七条 征地农业人口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安置且干扰公共秩序或者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克扣、挪用、侵占、私分征地农业人口安置补助费的,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征地单位与接受安置单位在执行安置协议中发生纠纷,可向被征地所在区、县劳动局申请处理。
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解释由市劳动局负责。
第三十一条 因其他建设征用的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农业人口的安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建造住宅的单位,不再按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费包干使用办法》支付安置补助费及相关的不可预见费、征地管理费。
市政府以前发布的有关住宅建设中征地劳动力安置的规定,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1994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