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07:36:30  浏览:825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管理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管理规定(修正)
北京市人民政府


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第一条 为加强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的管理,保护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首都社会秩序,根据《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房屋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出租人)和租赁本市房屋的外地来京人员(以下简称承租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是本市房屋租赁的行政主管机关。区、县房屋土地管理机关及其基层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房屋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区、县房屋土地管理机关未设立基层管理机构的农村地区,区、县房屋土地管理机关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的外来人口专门管理机构,对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房屋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 本市对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房屋实行《房屋租赁许可证》制度。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房屋,必须取得房屋土地管理机关核发的《房屋租赁许可证》;未取得《房屋租赁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房屋。禁止非法租赁行为。
第五条 房屋土地管理机关应当对出租房屋的总量进行控制,使居住在出租房屋内的外地来京人员数量不超过当地常住人口数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区、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 下列房屋不得出租:
(一)危险房屋或者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房屋;
(二)产权有争议的房屋;
(三)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共有房屋;
(四)违章搭建的房屋;
(五)本市居民承租的公有房屋;
(六)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出租的其他房屋。
第七条 出租人应当持以下证件和证明材料向房屋所在地房屋土地管理机关的基层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一)房屋出租申请书;
(二)房屋产权证明或者批准建房的合法文件和证明材料;
(三)出租人是个人的,应当提交房主的居民身份证;出租人是单位的,应当提交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单位不是法人的应当提交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其出租房屋的证明;
(四)出租共有房屋的,应当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证明书或者委托书;
(五)委托他人出租房屋,应当提交房屋所有人的委托书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六)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和证明材料。
第八条 基层管理机构收到房屋出租申请后,应当对申请出租的房屋进行现场勘察,核定申请出租房屋的面积、用途和准租人数。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基层管理机构报区、县房屋土地管理机关审批。
申请出租房屋,作为居住用的,应当具备必要的生活设施条件,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3平方米;作为生产、经营用的,水、电供应应当有保证,并不得干扰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第九条 区、县房屋土地管理机关对有关文件证明材料齐全、符合出租房屋条件,并且房屋所在地区外来人员人数未超过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控制规模的,予以核发《房屋租赁许可证》。
《房屋租赁许可证》应当标明许可出租房屋的间数、面积、使用性质和核准居住的人数。
第十条 《房屋租赁许可证》应当悬挂在出租房屋内的明显处。
《房屋租赁许可证》由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统一印制,禁止伪造、变造、涂改、转借、冒用、买卖。出租人需要变更《房屋租赁许可证》核准项目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房屋租赁许可证》实行年检注册制度。
第十一条 外地来京人员无《暂住证》、育龄妇女无《婚育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其出租房屋。
第十二条 房屋租赁双方应当订立书面房屋租赁合同,并向房屋所在地房屋土地管理机关备案。房屋租赁合同由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统一印制,内容包括租赁双方姓名、租赁房屋的座落地点、位置、面积、用途、租金、租赁期限、修缮责任、违约责任、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
权利和义务。
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时,出租人按年租金的2%交纳手续费;租期不到一年的,按实际收取租金的2%交纳手续费。
第十三条 承租人承租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必须凭经房屋土地管理机关登记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营业执照。未取得营业执照的,出租人不得允许承租人利用承租的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 出租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房屋租赁安全合格证》,未领取《房屋租赁安全合格证》的,不得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房屋;
(二)分别与所在地公安机关和计划生育主管机关签订治安责任书和计划生育责任书,按照责任书的规定,承担治安和计划生育责任;
(三)向承租人进行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发现承租人有违法或者其他可疑行为,应当立即向有关机关报告;
(四)严格按《房屋租赁许可证》核定的准租人数、用途出租房屋;
(五)定期对出租房屋进行检查和维修,保障出租房屋的使用安全;
(六)依法纳税。
第十五条 承租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损坏、私自拆改承租的房屋;
(二)不得将承租的房屋转租、转借他人使用;
(三)不得利用承租的房屋从事违反治安、经商、计划生育等管理的活动和其他违法活动。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房屋土地管理机关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未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擅自向外地来京人员出租房屋的,责令限期改正,并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可处以月租金5倍以下的罚款。
(二)对本市居民擅自将其承租的公有房屋向外地来京人员转租的,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转租金额5倍以下的罚款,责成产权单位将该房屋收回。
(三)对涂改、转借、冒用《房屋租赁许可证》的,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伪造、变造或者买卖《房屋租赁许可证》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有非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由发证机关视情节轻重吊销其《房屋租赁许可证》。
对不按规定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的年检注册或者未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责令改正,并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房屋租赁许可证》。
(四)对承租人将承租的房屋转租、转借他人使用的,责令解除非法租赁关系,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月租金5倍以下的罚款。
(五)对承租人利用承租的房屋从事违法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储存危险、违禁物品的,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处罚。
(六)单位出租房屋违反本规定的,可以对单位的主管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月工资2倍以下的罚款。
因违反规定被公安机关吊销《房屋租赁安全合格证》的,房屋土地管理机关也应当同时吊销其《房屋租赁许可证》。
凡受到吊销《房屋租赁许可证》处罚的,3年内不得再申请出租房屋。
第十七条 对本市单位或者个人将承租的房屋交由外地来京人员使用或者居住的,参照本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1995年7月15日起施行。1987年8月13日市人民政府批准发布的《关于加强暂住人员租赁私有房屋管理的规定》同时废止。



1995年6月1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重新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的通知(附英文)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重新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的通知(附英文)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辽宁、深圳、大连、青岛、武汉、厦门、珠海、汕头、海南、南通、宁波省、市分行:
现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发给你行,请遵照执行。一九八三年二月一日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请你行将此《管理办法》转发给所在地的各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
关于外资金融机构的联络处、办事处更改为代表处的问题,请各联络处、办事处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新的一年登记手续时一并办理。
附:关于重新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的说明(略)

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暂行规定》,为规范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常驻代表机构(以下简称“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资金融机构系指外国资本的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卡公司、金融性租赁公司。
第三条 常驻代表机构是其总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称为“×××代表处”。代表处的主要负责人称首席代表,其他人员称代表、顾问、助理、秘书。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是常驻代表机构的审批、管理机关。外资金融机构可按本办法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在中国境内开放城市设立常驻代表机构。
第五条 外资金融机构申请在中国境内开放城市设立常驻代表机构,须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申请单位总管理机构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申请书;
二、申请单位所在国或地区有关当局出具的开业合法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副本(或影印件);
三、申请单位总管理机构的组织章程、董事会或类似组织的名单;
四、申请单位最近三年的年报;
五、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前款所列除第四项外,凡用外文书写的,都须附具中文译本。
外资金融机构在北京设立常驻代表机构,须将申请材料提交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申请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设立常驻代表机构,须将申请材料提交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由其审核后上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第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收到外资金融机构的申请材料后,在三个月内确认是否接受其申请,若接受其申请,则发给《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申请表》;超过三个月未得到中国人民银行确认的,申请自行失效。
外资金融机构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发给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申请表》后,须在两个月内将填写好的该表连同由其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常驻代表机构首席代表的授权书、首席代表和代表的简历,一并提交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审批。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后,发给批准证书。
第七条 获准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外资金融机构,须按照中国有关规定,持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批准证书到常驻代表机构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和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居留手续,并到当地的国家专业银行开立帐户和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第八条 常驻代表机构的工作范围是:咨询、联络、市场调查等非营利性工作。常驻代表机构在工作中,不得为其总部或分支机构(包括设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办理经营性业务。
第九条 常驻代表机构更换首席代表,须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交其总管理机构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申请书和对新任首席代表的授权书及新任首席代表的简历,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
设在北京的常驻代表机构更换或增加代表、助理、外籍和港澳工作人员,须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交其总管理机构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和被任命人的简历,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
设在北京以外城市的常驻代表机构更换或增加代表、助理、外籍和港澳工作人员,须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行提交其总管理机构主管部门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和被任命人员的简历,由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行批准,并由其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备案。
第十条 常驻代表机构雇用中国外事服务单位推荐的中国境内公民担任顾问、秘书、翻译和一般工作人员,须将被雇用中国公民的名单和简历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或当地分行备案,未履行备案手续者,不得从事常驻代表机构的工作。
第十一条 常驻代表机构变更名称,须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由其总管理机构董事长或总经理签署的申请函,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后,持批准证书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常驻代表机构迁移办公地址,须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由常驻代表机构负责人签署的申请函,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持批准证书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设在北京的常驻代表机构迁移办公地址,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在北京以外城市的常驻代表机构迁移办公地址,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行批准。
第十三条 常驻代表机构的首席代表需常驻中国主持日常工作。首席代表离开中国一个月以上或因故不能常驻中国主持日常工作,应事先指定专人代行其职责,并将此项指定文件寄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或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备案。
第十四条 常驻代表机构须于每年二月底前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该报告须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报表格式用中文填写,其内容须真实地反映常驻代表机构在中国的工作情况。
设在北京的常驻代表机构,其报告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在北京以外城市的常驻代表机构,其报告报送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由其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第十五条 外资金融机构撤销常驻代表机构,须提前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由其总管理机构出具的申请书,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后,到有关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常驻代表机构的一切未了事宜,由其总管理机构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对设在北京的常驻代表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对设在北京以外城市的常驻代表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授权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十七条 常驻代表机构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违反本办法的常驻代表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当地分行有权对其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注册的金融机构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一九八三年二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Measures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on Control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China by Foreign BankingInstitutions

(Promulgated for Implementation on June 11, 1991, unvaldated onApril 29, 1996)

Whole Doc.

Article 1
These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for the purpose of regulating the
control of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China of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im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Control of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Foreign Enterprises.
Article 2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s mentioned in these Measures refer to
foreign capital banks, securities companies, investment companies,
insurance companies, financial companies, credit card companies an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Article 3
A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s an agency of its head office,
called the "such-and-such Representative Office". Its principal member in
charge is called chief representative and other members are called
representatives, advisers, assistants or secretaries.
Article 4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C) is the agency in charge of matters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of control in connection with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s can apply to PBC for
establishment of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the open cities of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Measures.

Article 5
A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 which applies for establishment of a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China's open cities must submit to PBC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for the application:
(1) written application signed by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r president of the head office of the applying institution and addressed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2) a copy (or photocopy) of the license to do business or of the
business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issued by the pertinent authorities of
the country or region where the applicant institution is located;
(3)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the applying institution's head
office and list of members of its board of directors or other similar
bodies;
(4) annual reports of the applying institution of the last 3 years;
(5) other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as PBC may require.
Except for the foregoing item (4), all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listed
in the above paragraphs originally written in foreign languages must have
their Chinese translations attached.
A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 applying to set up a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Beijing must submit its application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to the Head Office of PBC while an applic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an office in other cities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local branches of PBC which, after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nt's paper,
shall report to the PBC Head Office.
Article 6
PBC, within 3 months of receiving the application papers from a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 shall decide whether to accept its
application or not. If an application is accepted, the applicant shall be
issued a "Form of Application for Establishing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China". If no confirmation has been received from PBC after the
three-months period, the application is deemed automatically invalidated.
A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 must, within 2 months of receiving the
"Form of Application for Establishing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China" from PBC, submit to its Head Office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the filled out Form, together with the certificate of authority signed by
the applicant's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r president for the
chief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and the
personal resumes of the chief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s.
The Head Office of PBC, after approving the establishment in China of
a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of a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 shall
issue a certificate of approval to the applicant.

Article 7
Having obtained permission to set up a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China, the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 must, in conformity with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the country, go to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dministrative office and public security office of the locality of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to present the certificate of approval
issued by PBC and perform the procedures of business registration and
residence registration for its staff members and their relatives. It shall
also open a bank account with a local state specialized bank and perform
tax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at the local tax office.
Article 8
The work of a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falls within the scope
of non-profit activities such as consultation, liaison and market
investigation. In its performance of duties,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s not allowed to engage in business operations on behalf of its
home institution's head office or agencies, including those in China.
Article 9
For a change of the chief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t must present to the Head Office of PBC a letter
requesting approval of the change signed by the chairman of its board of
directors or president and the documents authorizing the appointment of a
new chief representative and giving a resume of his biography. The change
has to be approved by the PBC Head Office.
For and addition to or a change in the representatives, assistants
and employees of foreign nationalities or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in the
Beijing based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t must present to the Head
Office of PBC a letter requesting approval of such personnel changes
signed by the officer in charge of the pertinent department of its head
office and personal resumes of the newly appointed personnel, the
personnel changes have to be approved by the PBC Head Office.
For similar personnel changes in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other cities than Beijing, the offices concerned must present the same
kinds of documents as in the case of Beijing based office to the local
branches of PBC, which shall approve the requested personnel changes and
report them to the PBC Head Office for record.
Article 10
For employment of Chinese citizens inside the country to work as
advisers, secretaries, translators or ordinary workers at the
recommendation of Chinese foreign affairs service units,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must report to the Head Office or local branches of
PBC the name list of the employed Chinese citizens and their resumes for
record. Those whose employment is not reported for the record are not
allowed to work for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Article 11
For a change of its name,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must
present to PBC a letter requesting approval of the change signed by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r president of its head office. On
obtaining approval by the Head Office of PBC,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shall present the certificate of approval to the lo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dministrative office and perform the formalities for a
change in the registration.
Article 12
For a change of office location,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shall present to PBC a letter requesting approval signed by its officer in
charge. On obtaining approval by PBC,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shall present the certificate of approval to the lo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dministrative office and perform for formalities for a change
in the registration.
For a change of office location,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based in Beijing shall report to the Head Office of PBC for approval whil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located in other cities shall report to
the local branches of PBC for approval.
Article 13
The chief representative of a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should
reside in China to take charge of its routine work. If the chief
representative leaves China for more than 1 month or if he is unable to
regularly stay in China to take charge of its routine work, he should
appoint in advance a special person to act for him and send the letter of
appointment to the Head Office of PBC or a local branch of PBC for record.
Article 14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shall, before the end of February
each year, present to PBC reports of their work in the previous year. The
reports must be made in Chinese in the forms specified by PBC, and truly
reflect the offices' work in China.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Beijing should send its report
to the Head Office of PBC while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other cities should send their reports to the local branches of PBC which
will forward the reports to their Head Office.
Article 15
If a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 decides to withdraw its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China, it must present in advance a letter
requesting approval signed by its head office to PBC. With approval from
the Head Office of PBC, it shall proceed with the cancellation of
registration at the relevant office. It's head office shall bear
responsibility for any unsettled matters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volved in.

Article 16
The Head Office of the PBC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stationed
in Beijing while it authorizes its branches to exercise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local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other cities.
Article 17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must abide by Chin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se Measures. If a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 ffice
violates these Measures, the Head Office of PBC and its local branches
have the right to take up the matter with the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volved in.
Article 18
These Measures are applicable to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 registered
in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for their establishment of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s.
Article 19
These Measures shall go into effect on the day they are promulg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easures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for Controls
Relating to Establishing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China by
Overseas Chinese and Foreign Banking Institutions promulgated in February,
1983 are annulled.



1991年6月4日

银川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程序规定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


银川市人民政府令第15号


  《银川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程序规定》业经2005年4月4日银川市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银川市市长 刘学军
二00五年四月十六日


  银川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行政复议工作,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银川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复议。

  银川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法制办)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



  第三条 申请人以书面方式申请复议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行政复议申请书一式三份,被申请人是两个以上的,每增加一个,应增加一份;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申请人是公民的,应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是法人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申请人是其他组织的,应提交有关登记证明;

  (三)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明材料;

  (四)公民死亡,其近亲属申请复议的,应提交公民死亡证明和申请人与死亡公民亲属关系的证明;

  (五)承受已终止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复议的,应提交承受权利的证明;

  (六)委托代理人参加复议的,应提交有效的委托代理文书;

  (七)申请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法定复议期限申请复议的,须提交有效的证据;

  (八)其他必要的证据材料。

  申请人提交的书证为复印件的,应提供原件交复议人员核对。



  第四条 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有委托代理人的,应载明其姓名、身份等情况;

  (三)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

  (四)申请行政复议的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

  (五)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日期;

  (六)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时间;

  (七)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第五条 申请人以口头方式申请复议的,复议人员应认真核对申请人的身份,并当场制作口头申请笔录。

  口头申请笔录应当记载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身份情况和联系方式;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

  (三)具体的复议请求;

  (四)有关的事实、理由;

  (五)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

  (六)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已经受理。

  口头申请笔录应当经申请人确认无误后,由申请人、记录人在申请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申请人认为记录有误的,应当进行更正,由申请人、记录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



  第六条 复议人员对收到的行政复议申请书或者记录的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应当予以登记,注明申请日期、收到申请书或者记录申请笔录的日期。



  第七条 市政府法制办依照行政复议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收到行政申请之日起5日内对复议申请是否符合下列条件予以审查:

  (一)有明确的申请人,且申请人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和主要事实、理由;

  (四)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

  (五)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

  (六)属于本行政复议机关的管辖权限;

  (七)人民法院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尚未受理。

  经审查后,市政府法制办认为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不应受理的,做出不予受理决定送达申请人。

  经审查后,市政府法制办认为复议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依法予以受理,进行审查。



  第八条 已受理的复议申请,市政府法制办调查发现当事人提供不真实情况,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终止复议。



  第九条 受理复议申请后,市政府法制办发现申请人已经就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终止复议。



  第十条 市政府法制办于决定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受理通知书、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口头申请笔录复印件送达被申请人。受理通知书中应告知被申请人自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市政府法制办提交书面答复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以及不履行上述义务将承担的法律后果。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被申请人答复通知书》和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向市政府法制办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并按照申请人的数量提交相应份数的答复书副本。



  第十一条 被申请人向市政府法制办提交的答复书应当全面、客观地阐述其当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证明其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

  被申请人向市政府法制办提交当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检查笔录等。

  被申请人向市政府法制办提交当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包括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提交依据应当全面、完整。

  被申请人向市政府法制办提交当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包括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证据来源和取证程序是否合法以及其他对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合理性、合法性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第十二条 审查复议案件一般采用书面审查形式,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市政府法制办认为有必要时,也可采取调查情况、听取当事人意见等其他形式。



  第十三条 复议人员应认真审阅案件材料,核实有关事实、证据,核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依据。



  第十四条 复议人员应将审查的行政议案件事实情况、案件调查情况、相关的法律规定、重点需要讲座和研究的问题及形成的初步意见及时向市政府法制办负责人汇报。



  第十五条 复议案件审理中,需要调查的,应由两名以上复议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工作证件。需要制作调查笔录的,笔录须经被调查人签名或盖章。



  第十六条 对物证和现场需要勘验的,应由两名以上复议人员进行。必要时可通知当事人和邀请专业人员、当地基层组织或者有关单位派人参加。

  勘验应当制作勘验笔录,载明勘验的时间、地点、勘验人、勘验的内容、在场人的姓名、代表的单位等。勘验笔录应由勘验人、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七条 听取当事人意见的,复议人员应当当场记录,详细记录参加人员的姓名、听取意见的地点和时间、当事人的具体意见内容,并由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八条 对专门性、技术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市政府法制办可以委托有鉴定资格的单位鉴定。

  审查过程中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或者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市政府法制办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提供咨询意见。



  第十九条 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审查下列内容:

  (一)主要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二)适用依据是否正确;

  (三)程序是否合法;

  (四)是否超越或者滥用职权;

  (五)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明显不当;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事项。



  第二十条 对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复议申请,还应就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一)申请人的申请或者请示事项是否属于被申请人的法定职责;

  (二)被申请人是否履行了该项法定职责;

  (三)被申请人拒绝履行的依据是否合法;

  (四)被申请人未履行是否有正当理由。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在申请复议的同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市政府法制办还应就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一)是否存在行政侵权行为;

  (二)是否存在损害后果;

  (三)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四)赔偿请求是否合法有据。



  第二十二条 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需要停止执行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制作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书,送达复议当事人。

  除《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情形外,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决定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

  (一)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与法律、法规明显抵触的;

  (二)滥用职权或者超越法定权限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没有事实依据或者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间不提出证据的;

  (四)其他需要停止执行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 复议人员根据调查的事实和有关规定提出案件处理意见,制作结案报告,起草复议决定书。



  第二十四条 经审查后,市政府法制办认为具体行政行为应当予以维持或者应当责令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可以依法做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五条 经审查后,市政府法制办认为具体行政行为应当予以变更或者撤销,可以依法做出处理决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须报请市政府审批:

  (一)被申请人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执法部门的;

  (二)案情复杂的;

  (三)在本市有重大影响的;

  (四)其他需要报请市政府审批的。



  第二十六条 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三)第三人的姓名、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四)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的请求和理由;

  (五)被申请人答复的理由和依据;

  (六)市政府法制办审查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七)行政复议决定、依据和理由;

  (八)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和期限;

  (九)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日期。

  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当加盖行政复议专用章。



  第二十七条 被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府法制办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对该被申请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一)被申请人不按规定向复议机构提出答复和提交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

  (二)发现行政机关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时有徇私舞弊行为的;

  (三)拒不执行生效的复议决定的;

  (四)对申请人打击报复的。



  第二十八条 市政府法制办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提出意见,向被申请人发出改进、完善行政措施的建议。



  第二十九条 行政复议案卷档案由政府法制机构收集、整理、保管或者移交档案管理机构。



  第三十条 行政复议案卷归档范围如下:

  (一)复议机关和机构在审理案件中形成的法律文书;

  (二)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提交的文字材料;

  (三)勘验、鉴定笔录;

  (四)调查笔录;

  (五)询问当事人笔录;

  (六)其他需要归档的文件。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起对符合《行政复议法》第七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要求进行审查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二条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所属部门的复议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5年6月1日施行。